欢迎登陆联合普法网 现在时间:2024/4/20 1:52:29
位置:首页 - 询法服务
咨询时间:2022/12/4 10:07:17 
北京思博迪:是合同诈骗还是合同纠纷
我们是被北京思博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部分实际签约公司为“欧睿斯(广州)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欺骗的美容店店主。
由于疫情或其他原因导致门店经营困难,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专业机构的帮助,也恰恰是这样的需求为北京思博迪公司创造了行骗的机会。
然而,在维权的过程中被屡屡告知,背景思博迪的行为不构成诈骗,只是合同纠纷。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通过媒体向社会寻求帮助,数百个被北京思博迪服务的美容店有着同样的遭遇,难道着只是合同纠纷吗?
以下是我们对思博迪公司行骗过程的情况说明:

销售承诺:思博迪公司在前期销售过程中对客户宣传。
“三个月做到业绩可以上升到100-200万的营业额,全年可以轻松实现300万利润。”
“就算我们店面的位置不是很好,只要不是开在沙漠,通过她们公司的运营都能在三个月让我的生意火爆。”
并通过微信提供大量成功案例。
以上是前期思博迪电话系销售人员的承诺和宣传。
为了能够让店里的生意好起来,我们选择相信,因此而走进思博迪早就设计好的陷阱。

引导参会:通过会议对客户深度洗脑。
当我们表示愿意合作的意向, 并提出参观他们服务过的工程案例,或者邀请思博迪到门店进行考察评估,以便于确定是否符合他们得到服务合作的基本要求时,思博迪销售人员便以“了解他们的专业实力”为理由,要求参加他们组织的会议。而且参加会议是合作的前提。
会议内容是关于思博迪公司对美业门店运营的系统说明,以及思博迪公司服务过的成功案例。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思博迪公司在会议中讲述的美业运营课程的确非常精彩,也很有道理,这也为后续的客服销售的诱导成交奠定了基础。

成交诱导:通过诱导实现现场成交交付定金。
会议所宣导的课程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专业,然而,真正让我们很快上钩的不是课程,而是会议期间陪同人员的诱导,因为会议全程陪同人员的追踪式诱导让我们几乎没有商量和思考的机会。
而且完全站在我们的立场,提出了诱人的缴费方案:暨“先交一万到两万不等的定金,然后让老师对门店提供前期服务,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专业老师的服务效果,再交剩下的费用。”
专业的课程加体验式服务,完全打消了我们对服务能够与宣传一样的专业和效果的顾虑。在会议陪同人员的极力引导下,连回家筹钱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通道刷信用卡,或临时借款,在会议现场交上一万到两万不等的定金。
然而,“定金”只是思博迪锁定客户继续行骗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客户对定金的不舍,胁迫用户必须交完全款才能够提供服务。

余款催收:“定金”承诺作废,必须付全款才提供服务
定金交完后回到店里等待老师上店服务时,另一拨人开始上场,要求必须交完所有费用才能安排老师上店服务,并对之前会议陪同人员的承诺概不认账,称其为个人行为。
当我们要求解除合作退还已经交付费用时,思博迪给出的答复是:“我们单方解除合作‘定金’无法退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期付款在协议中确实表述为“定金”。
因为我们轻信了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对所签协议进行充分评估,又不想损失定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交完所有费用之后的服务上。

进店服务:进店服务,只为“我来过”
付完全款后,博思迪开始派老师进店服务,进店老师的食宿全部由我们承担,但老师的服务开始怀疑思博迪的专业能力。
首先,老师完全没有对店面的产品结构、运营策略等进行整体评估,完全看不到会议讲到的专业行为,更不用说运营方案的整体规划。
招人方案,通过58同城发布招聘广告。
拓客方案,在街道口拍张桌子发广告。
薪资方案,在没有任何盈利预期和投资规划的情况下,设定不切实际的薪资标准,只为留人而不考虑门店的承受能力和创收能力,完全不考虑本地市场的消费水平和人群结构。
产品方案,一味地引导我们学习思博迪配送的产品使用和销售。
首次下店服务三四天的时间,有些通过58同城或其他渠道找到一两名员工,有些连员工都没有找到。

签字确认:打感情牌索要客户确认
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下店什么都没做,走的时候还让我们在派单上签字,证明他们进店服务了。
为了让我们签字,下店的老师们也是费尽心思,有的承诺一定会让店里的生意火爆,有的干脆打感情牌,说不签字公司不发工资。
我们觉得为难进店服务的老师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就在思博迪的派单上签了字。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签字竟然成为日后在法庭上思博迪公司证实我们对老师的服务表示满意的证据。

联名控诉:以受骗商家之力让更多商家认清骗子嘴脸,
“思博迪”之所以能够行骗至今,是因为其充分利用了不断变换公司名称,通过新注册公司,以及不同公司承担不同角色,多公司主体在不同区域相互配合,即满足对新客户的继续行骗,又为老客户的维权带来巨大难度,更为重要的为了逃避市场监督以及公安机关的有效监管。
因此,我们在这里把该公司的团伙一并曝光,让其无法在通过更换公司名称实现“马甲戏法”。
管理回复:如果陈述情况属实,建议最大范围的联系受骗商家,向企业所在地,或者被骗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该企业的经营行为可能存在诈骗嫌疑。 也可以向企业所在地的市场监督部门反映,在市场监督部门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深入调查。
关于我们 招聘公告 法律服务 顾问委员会 版权声明 询法留言 联系我们
联合普法官方公众号
业务指导:全国普法公益事业促进中心 主办:优法(北京)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Copy Right © 2022-2024 联合普法网 京ICP备1404991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