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断,用法律角度的分析和判断,为客户的决定和选择提供参考!
1、 预防性:预防法律风险是最有效的法律应用。
1) 合理性诊断:从法律逻辑、行业逻辑进行分析,对合理性做出判断。
2) 可行性诊断:对相关诉求的法理分析、证据分析、资源分析。
3) 风险性诊断: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对已有风险的评估。
4) 可控性诊断:从动态变化,外部条件,第三方行为提供分析判断。
2、 系统性: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在对事情本身深度了解的基础之上。
1) 背景诊断:对诊断委托的背景信息进行分析,:
2) 诉求诊断:对客户诉求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
3) 事实诊断:对事实的有效性、关联性、完整性分析。
4) 过程诊断:从过程中锁定重点环节,找到关键证据,防止客户遗漏。
5) 结果诊断:通过对结果进行预测性诊断,对结果的可能性提供分析判断。
3、 专业性: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匹配;法律与行业融合,确保诊断服务的专业性。
1) 专业匹配:根据诊断委托涉及领域,匹配领域内相对专业的法律专家。
2) 行业协助:对于行业性较强的诊断委托,邀请行业专家协助诊断。
3) 自主选择:招标式委托,客户可以对诊断专家优中选优充分选择。
4) 先问后诊:先对案情做全面了解,线下团队充分评估后提供诊断结论。
5) 结果导向:根据客户对诊断服务的结果确认,由平台代付诊断服务费。
4、 必要性:预防性、前置化法律介入已成为必然要求。
1) 防止上当,首先要识别陷阱,这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行业经验。
2) 应对风险,首先要评估风险,了解风险的根源和危害程度才能有效应对风险。
3) 选择律师,首先要了解律师,法律诊断让客户了解律师,也让律师了解案情。
4) 有效维权,首先选对维权的方法和路径,知道法律不等于会使用法律。
5) 经营合规,首先要知道合规要求,要清除法律或监管的边界,从而做好自我管理。
6)

